【最新指南】《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(2025版)》重磅发布!诊疗要点一文速览

2025-08-18

重症肌无力(myasthenia gravis,MG)是获得性神经-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波动性无力和易疲劳,部分患者症状在短期内迅速进展,发生肌无力危象而危及生命。为更好地指导我国MG的诊断和治疗,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发布了《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(2025版)》。新版指南在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,参考相关国际共识指南,并结合国情的基础上,对MG的诊断、治疗及管理提出了全面建议。


相较于《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治指南(2020版)》,本指南主要更新了以下内容:

(1)MG的治疗理念、治疗原则和治疗目标;

(2)重点关注疾病负担和患者生活质量,强调药物快速起效及维持治疗的重要性;

(3)细化 MG评估、疾病长程管理以及多学科管理相关内容,为MG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提供参考;

(4)根据近年靶向免疫治疗、细胞治疗等方面的进展,更新临床研究结果和各 MG 患者群体的推荐意见。


以下,小编将带您快速了解核心内容!


一、MG的临床表现

MG 可累及全身骨骼肌,典型临床特征为波动性肌无力和易疲劳,呈“晨轻暮重”,活动后加重、休息后可减轻。

肌群受累表现如下:

肌群

表现情况

眼外肌

最易受累,表现为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和(或)复视。眼外肌受累是MG最常见的首发症状,可见于80%以上的MG患者。

面肌

面部表情肌瘫痪,表现为闭眼无力、鼓腮漏气、鼻唇沟变浅、口角下垂等。

咀嚼肌

咀嚼费力,进食时食物残渣滞留于齿颊间隙内。

咽喉肌

言语含混、鼻音、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等

颈肌

抬头困难或无法抬头

四肢肌

肢体无力,以四肢近端无力为著,表现为抬臂、梳头、上楼梯困难。

呼吸肌

无力可致气短及呼吸困难。

肌群受累表现说明:

MG早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、咽喉肌或肢体肌无力。眼肌多不对称受累,其他肌群无力则多为对称性。轻症者仅肌肉疲劳时出现肌无力。肌无力常从单一肌群开始,逐渐累及其他肌群直至全身。脑神经支配肌群较脊神经支配肌群更易受累。


基于肌群受累情况的疾病分型:


眼肌型(OMG):以眼外肌受累为主,随着疾病发展可能会累及全身肌群,转化为 GMG。

全身型(GMG):全身肌群受累,10%患者可能进展为肌无力危象。


二、MG的诊断

2.1 诊断方法

(1)药理学检查

新斯的明试验(选取肌无力症状最明显的肌群进行)

(2)电生理检查

重复神经电刺激(RNS)和(或)单纤维肌电图(SFEMG)。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患者需停药12~18 h 后进行RNS检查,但需充分考虑病情。SFEMG用于眼肌型 MG 或临床怀疑 MG 但RNS未见异常的患者,不受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影响。

(3)血清抗体检测

AChR抗体(首选CBA法、其他包括RIA、ELISA法)。MuSK抗体(首选CBA法、其他包括RIA、ELISA法)、LRP4抗体(其在 MG 诊断中不具备特异性,用CBA或ELISA法检测)、Titin和RYR(常见于合并胸腺瘤或晚发型MG,可用ELISA或RIA法检测)

(4)胸腺影像学检查

CT或MRI(排查胸腺瘤或胸腺增生)。


2.2 诊断依据

确诊MG:在具有典型MG临床特征A(具体见临床表现)中的一项或多项的基础上,满足B或C中的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MG(表 2)

疑似MG:符合A中的一项或多项,且符合D,需排除其他疾病。


2.3 鉴别诊断

GMG 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,包括Lambert-Eaton肌无力综合征、运动神经元病(进行性延髓麻痹)、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、肉毒杆菌中毒、Guillain-Barré综合征、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、炎性肌病和代谢性肌病。

OMG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,包括眼睑痉挛、Miller-Fisher综合征、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或 Kearn-Sayre 综合征、脑干病变、眶内占位病变、脑神经病变(Ⅲ、Ⅳ、Ⅵ)和Graves眼病等。


三、亚组分类及MG个体化治疗

及预后评估

以血清抗体及临床特点为基础的亚组分类,对 MG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更具指导意义。


3.1 MG亚组分类和临床特点

其中注意胸腺瘤相关重症肌无力(TAMG)分类变化。


3.2 MG严重程度、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估

严重程度评估:首选M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(MG-ADL),可结合定量MG量表(QMG)。

MG-ADL 评分减少≥2分 ,提示临床改善;评分升高≥2分时,提示病情恶化,可结合定量MG量表(QMG)联合评估,依据疾病的严重程度,选择或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。


活动度评估:需要结合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(MGFA)临床分型,具体可分为轻/中度和高度活动(包括难治性)。


指南强调高度活动性MG的评估:满足其中一项即可定义为高度活动性 MG,(1)尽管进行了充分的标准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,在诊断后1年内,处于中重度MGFA分型(≥MGFA Ⅱb型)和(或)至少2次疾病严重恶化或肌无力危象,需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(IVIG)、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等干预性治疗;(2)尽管进行了充分的标准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,在过去1年内存在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持续性症状(≥MGFA Ⅱa型)和(或)疾病恶化或肌无力危象;(3)尽管进行了充分的标准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,即使病程类型为轻中度(≥MGFA Ⅱa型),但仍有≥2年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持续性症状。


生活质量评估:重症肌无力生活质量 15 项量表(MG-QOL15)

MG-QOL15 包括了针对MG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测试项目,让 MG患者对自身的行为能力、症状、情绪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价。MG-QOL15 已被用作多个 MG药物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的疗效指标。


四、MG的治疗

4.1 治疗目标

新版指南提出“最小症状表达(MSE)”作为治疗目标,同时满足以下两点

(1)MG-ADL评分为0分或1分(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)。

(2)治疗相关不良反应(CTCAE)≤1 级(安全性结局指标)或泼尼松剂量为5-10 mg/d(利于健康生活)。


4.2 治疗方式

治疗方式包括传统治疗和新型生物制剂。

传统治疗

胆碱酯酶抑制剂(溴吡斯的明)

糖皮质激素(醋酸泼尼松和甲泼尼龙)

免疫抑制剂(硫唑嘌呤、他克莫司、吗替麦考酚酯、环孢素、甲氨蝶呤、环磷酰胺)

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(IVIG)

血浆置换(PE)

免疫吸附

胸腺切除

新型生物制剂

新生儿Fc受体(FcRn)拮抗剂(艾加莫德、罗泽利昔珠单抗等)

补体抑制剂(依库珠单抗等)

靶向B细胞治疗(利妥昔单抗等)

靶向IL-6R治疗(托珠单抗等)

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(CAR-T)

4.3 MG的治疗选择

MG的治疗选择,可以分为常规患者的治疗选择和特殊患者(老人、儿童、青少年、孕妇)治疗选择。以下着重介绍常规患者的治疗选择,根据MG的亚组分类依次介绍。特殊患者治疗请参考指南原文。


(1)OMG


其他说明:


(2)GMG之AChR-MG(MGFA Ⅱ~Ⅳa型)

达标治疗:


维持治疗:


(3)GMG之MuSK-MG

达标治疗:


维持治疗:


(4)GMG之LRP4-MG

达标治疗:

维持治疗参考AChR-MG患者


(5)GMG之SNMG

达标治疗:

维持治疗参考AChR-MG患者


(6)危象前状态(MGFA Ⅳb型)

达标治疗:

维持治疗在达标后启动


(7)肌无力危象(MGFA V型)

达标治疗:

维持治疗在达标后启动


五、MG的长期管理

定期评估:每3个月使用MG-ADL、QMG和MG-QOL15评估患者状态。


多学科综合管理:一般以1位或多位治疗MG的权威专家作为团队带领人,加以重症医学科、呼吸科、内分泌科等医师。


慎用药物:许多药物与 MG 恶化相关,如泰利霉素、氟喹诺酮类、肉毒毒素、大环内酯类、普鲁卡因胺、β 受体阻滞剂、他汀类、含碘造影剂等,在临床实践中应慎用或尽量避免使用。


六、总结

《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(2025版)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准、更前沿的诊疗规范。通过早期诊断、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,MG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将显著改善!


指南强调早期达标治疗:快速控制症状,减少激素依赖。

指南明确个体化分层治疗:根据抗体类型、疾病活动度选择方案。

指南更关注生活质量:新增MG-QOL15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。
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