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比对:成人&儿童要点速递,这些关键信息别错过!

2025-09-28

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起病急、进展快、致死致残率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。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,一旦罹患,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或遗留后遗症。近年来,随着疫苗的普及和诊疗技术的进步,其发病率有所下降,但仍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。德国指南2023、英国指南2024和中国指南2025相继发布了针对成人和儿童的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,本文将结合三篇指南的核心内容,详细梳理不同人群(成人/儿童)细菌性脑膜炎的诊疗共识与差异。



什么是细菌性脑膜炎?

致病“元凶”差异与特殊情况

细菌性(化脓性)脑膜炎是由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,病原随年龄、免疫状态及疫苗接种情况显著变化。不同年龄段的致病元凶、临床表现、治疗细节都截然不同,这是三大指南共同强调的核心原则。

人群

主要病原菌

<3月龄婴儿

以大肠埃希菌、B族溶血性链球菌(无乳链球菌)、肺炎链球菌等为主

3月龄~3岁儿童

肺炎链球菌最常见,且随年龄增长比例增高

3~6岁儿童

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

大龄儿童及成人

肺炎链球菌、脑膜炎奈瑟菌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

再发特殊性:儿童再发细菌性脑膜炎中,大多数与脑脊液漏相关(如内耳畸形、颅底缺损、头颅外伤),而成人再发多与免疫缺陷(如HIV)相关。



如何早期识别?警惕这些“红色预警”

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,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识别是改善预后的关键。


(1)成人(德国指南2023+英国指南2024)

典型“四联征”:发热+头痛+颈僵+意识改变,但仅50%患者同时出现三种以上(英国指南强调4个症状中出现2个即需警惕,出现3个需高度怀疑);

危险信号:新发局灶性神经缺损(如偏瘫、面瘫)、癫痫发作(尤其是持续状态)、非褪色性瘀斑/紫癜;

易漏诊人群:

老年人:可能无发热,仅表现为“精神萎靡、食欲差”,易误诊为“老年痴呆加重”;

年轻人:意识改变易被误认为“酗酒/药物滥用”,指南建议追问近期感染史(如咽痛、中耳炎)辅助鉴别。


(2)儿童(中国指南2025)

幼儿不典型表现:激惹、哭声尖直、前囟膨隆、拒奶、眼神发直,脑膜刺激征多不明显;

儿童/青少年典型表现:发热+头痛+颈僵+意识模糊,可伴呕吐、畏光、抽搐。

注意: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同时出现,尤其婴幼儿、老年人表现可能非常不典型,需结合“感染指标”“流行病学史”综合判断,避免因“无典型症状”漏诊。



如何诊断?

三大指南一致强调:疑似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应立即送医,“尽早抗生素治疗”与“规范检查”并行,不可因等待检查延误治疗。用药前完成血培养和脑脊液采样。诊断核心原则为“脑脊液检查+病原确认”。


1.腰椎穿刺(LP)-金标准

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化验是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但需先评估禁忌证。

人群

LP优先场景

先做影像(CT/MRI)再LP的指征

成人

无严重意识障碍、无局灶神经缺损、无新发癫痫

意识严重障碍、新发偏瘫/癫痫、怀疑颅内占位(如脑脓肿)

儿童


无局部神经症状、意识清晰、无抽搐

局部神经体征(如面瘫)、抽搐、免疫缺陷、既往中枢疾病(脑积水、头颅外伤史等)

原则:影像学检查不得延误抗生素使用(若需等待影像,先采血培养+用抗生素)


2.病原检测-从传统到分子技术

方法

德国指南2023

英国指南2024

中国指南2025

血培养

强烈推荐

强烈推荐

强烈推荐

脑脊液

金标准

金标准

金标准

多重PCR

推荐

推荐

推荐

mNGS

未提及

未提及

推荐(病原不明时)

抗原检测

可用作补充

未强调

推荐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

★ 传统培养+多重PCR提高检出率

★ 宏基因组测序(mNGS)用于疑难病例


多重PCR是靶向二代测序(Targeted Next-Generation Sequencing,tNGS)最常用、最核心的靶向富集技术之一,是实现tNGS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。



如何治疗?

1. 病原明确前经验性抗生素治疗

怀疑即用药,尽量在入院1小时内开始,不应因等待检查而延误超过3小时。共识:头孢曲松是核心药物,万古霉素用于覆盖耐药肺炎链球菌。

人群

德国指南2023

英国指南2024

中国指南2025

成人

氨苄西林+头孢曲松

头孢曲松±万古霉素

未提及

儿童

未提及

头孢曲松±万古霉素

头孢曲松/噻肟+万古霉素

婴幼儿

未提及

根据当地药敏调整

美罗培南+万古霉素(若CRE风险高)


2.病原明确后调整治疗以及疗程

病原

药物

成人疗程

儿童疗程

肺炎链球菌

根据药敏选青霉素/头孢曲松

10-14天

10-14天

大肠埃希菌

美罗培南

14-21天


≥21天


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

氨苄西林+庆大霉素

≥21天

≥21天

脑膜炎奈瑟菌

头孢曲松

7-10天

7天

流感嗜血杆菌

氨苄西林、阿莫西林

7-10天

7-10天

✔ 若存在并发症(如脑脓肿、脑积水),需延长疗程。

✔ 地塞米松可用于减轻炎症反应,尤其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益,可降低听力损伤和神经后遗症风险。成人“可选”,儿童“强烈推荐”。



预后与随访

1.后遗症:儿童更易留“发育问题”

成人:主要是听力损伤(10-30%)、认知障碍(如记忆力下降)、癫痫,少数有肢体残疾;

儿童:除听力损伤、癫痫外,还可能出现神经发育迟缓(如说话晚、运动落后)、学习障碍、行为异常(如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),婴幼儿风险更高。


2.随访:儿童“长期盯”,成人“重点查”

人群

随访时间节点

核心检查项目

成人

出院后4-6周复查

1.听力测试(排除听力损伤);

2.神经功能评估(如认知、肢体活动);

3.头颅影像(若有并发症)。

儿童

1.出院前或康复后4周内:听力评估;
2.出院后4-6周:儿科复查;
3.出院后至少2年:神经发育跟踪

1.听力测试(重度耳聋需评估人工耳蜗);

2.神经发育评估(语言、运动、认知);

3.骨科/皮肤检查(若有皮疹、截肢等并发症)。

儿童哪怕出院时“看起来正常”,也要坚持2年随访——部分神经发育问题(如学习困难、注意力缺陷)可能到上幼儿园/小学才显现,需通过定期评估早干预!



结语

细菌性脑膜炎虽然凶险,但通过早期识别(关注不典型症状)、快速诊断(规范LP与病原检测)和规范治疗(精准抗生素),大部分患者可以避免后遗症。医护人员应熟悉最新指南建议,公众也应提高对该病症状的认知,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和疫苗接种不全的人群中更应警惕。


儿童CABM诊治流程图

来自: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(2025)


疑似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流程

来自:德国指南2023,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



参考文献:

1.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,国家儿童感染与过敏性疾病监测中心,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.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(2025)[J].中华儿科杂志,2025,63(2):117-130.DOI:10.3760/cma.j.cn112140-20241125-00863.

2. Klein M,Abdel-Hadi C,et al.German guidelines on community-acquired acute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adults.Neurol Res Pract.2023 Aug 31;5(1):44.doi:10.1186/s42466-023-00264-6.

3. NICE guideline [NG240]:Meningitis (bacterial) and meningococcal disease: recognition,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