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标志物有望成为社区筛查利器
2024年最新发布的《阿尔茨海默病体液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指南》为AD的早期筛查、精准诊断和疾病管理带来了重要突破。该指南凝聚国内40余位权威专家共识,基于GRADE系统形成24条核心推荐意见,首次系统规范了脑脊液、血液等体液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路径。本文将提炼指南精华,帮助临床医生快速掌握关键要点。
1
体液标志物的临床价值:
从辅助诊断到疾病管理
阿尔茨海默病(AD)是我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,目前我国60岁以上AD患者约983万,2015年社会经济成本已达1.03万亿元。早期识别和干预是AD诊治的关键,但传统诊断方法在主观认知下降(SCD)或轻度认知障碍(MCI)阶段面临困难。
随着靶向Aβ单抗药物上市,AD进入疾病修饰治疗时代,精准诊断需求日益迫切。体液标志物(脑脊液、血液等)作为AD生物标志物的重要类型,具有微创、可重复、多维度等优势,在AD的筛查、诊断、分期、进展预测及临床试验中扮演核心角色。
指南明确体液标志物四大核心价值:
筛查:识别高风险人群
诊断:实现早期精准分型
分期:评估病理进展阶段
预测:预判疾病转归轨迹
2
标志物分类:从病理机制到临床应用
根据病理机制,体液标志物可分为三类:
(1) AD核心标志物(特异性病理)
● Aβ病理标志物:Aβ42降低、Aβ42/40比值降低
● Tau病理标志物:p-tau181、p-tau217、p-tau231升高
(2) 非特异性病理生理标志物
● 神经变性:NfL(神经丝轻链蛋白)
● 胶质激活:GFAP(胶质纤维酸性蛋白)
● 炎症反应:t-tau(总tau蛋白)
(3) 非AD共病理标志物
● 血管损伤标志物
● α-突触核蛋白标志物
根据体液来源:
● 脑脊液(CSF):直接反映中枢病理,诊断金标准(推荐等级1A)
● 血液(血浆/血清):无创便捷,适合社区筛查
● 其他体液(唾液、泪液、尿液):研究初期,证据有限(推荐等级2C)
3
诊断路径:CSF仍是金标准,
血液筛查崭露头角
CSF标志物:诊断基石
● 强推荐(1A):
✔ 单独Aβ42诊断AD(AUC=0.94)
✔ 联合检测优于单项:Aβ42/40、Aβ42/p-tau181比值诊断性能更优
✔ p-tau181、p-tau217、p-tau231诊断价值明确
● 专家共识:拟诊AD患者应常规检测CSF
血液标志物:筛查先锋
● 诊断价值(1B):
✔ 血浆Aβ42/40比值、p-tau181、p-tau217可辅助诊断
✔ 联合临床信息(年龄、APOE基因型等)可提升准确性
● 筛查价值(1B):
✔ 血浆Aβ42/40、p-tau181、p-tau217适用于社区大规模筛查
✔ 创新策略:采用“两步法”预筛(基于p-tau217+年龄+APOE分层),可减少61%-86%的CSF检测
4
分期与预测:动态监测疾病轨迹
ATN分期系统(基于CSF/血液)
● A(Amyloid):Aβ42/40比值降低
● T(Tau):p-tau升高
● N(Neurodegeneration):t-tau或NfL升高
AD病理四阶段
分期 | 标志物特征 |
初始期 | Aβ42/40↓、p-tau217↑、p-tau231↑、p-tau181↑ |
早期 | + p-tau205↑ |
中期 | + MTBR-tau243↑(CSF) |
晚期 | + 非磷酸化tau↑ |
进展预测标志物
● CSF预测价值(2B):
✔ Aβ42/40:预测10年以上远期风险
✔ p-tau:预测10年内近期风险
✔ Aβ42/p-tau比值:综合预测近远期风险
● 血液预测标志物(1B):
✔ 血浆p-tau181、p-tau217、Aβ42/40可预测进展风险
✔组合使用可提升准确性(如p-tau181+p-tau217+Aβ42/40的AUC=0.87)
5
临床试验应用:优化入组与疗效评估
受试者筛选
● CSF标志物(1A):确认病理分型,筛选潜在获益者
● 血液标志物(1A):预筛排除非AD病理患者,提高入组效率
●案例:Lecanemab III期试验用CSF Aβ替代Aβ-PET;Donanemab试验采用血浆p-tau181预筛。
疗效监测
● CSF标志物(2B):评估靶点作用(如Aβ、tau、NfL变化)
● 血液标志物:监测生物学效应(如p-tau181、GFAP动态变化)
● 专家共识:体液标志物可作为次要终点,但不作为关键试验主要终点
6
未来展望:分层诊疗与精准干预
随着检测技术革新(如Simoa、IP-MS),体液标志物应用将更趋普及:
(1) 社区层面:血液标志物+神经心理测评初筛
(2) 认知中心:CSF/PET确诊+分期
(3) 治疗监测:动态检测标志物变化
需注意的挑战:
● 假阳性/假阴性风险评估
● 检测标准化和质控体系建立
● 共病及药物干扰研究
本土数据支持:中国COAST队列证实,CSF Aβ42在AD发病前18年即出现变化,早于临床症状和海马萎缩。
指南核心推荐速查表
强推荐(1级) | 弱推荐(2级) | |
诊断 | CSF Aβ42、Aβ42/40、p-tau系列(1A) | CSF Aβ42/38(2B) |
血浆Aβ42/40、p-tau181/217(1B) | ||
筛查 | 血浆Aβ42/40、p-tau181/217(1B) | + MTBR-tau243↑(CSF) |
分期 | CSF/血浆ATN分期(1A) | p-tau217单独分期(2B) |
预测 | 血浆p-tau181/217、Aβ42/40(1B) | CSF Aβ42/p-tau比值(2B) |
唾液/尿液标志物 | — | 证据有限(2C) |
(来源:根据指南24条推荐意见整理)
结语
2024版指南标志着中国AD诊疗进入体液标志物驱动的精准时代。血液标志物的崛起将重塑社区筛查路径,而CSF联合检测仍是诊断分型的基石。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检测标准化、开展真实世界研究,并探索多维度整合诊断模型。
规范采集样本,善用标志物组合,让AD无处遁形。
海默医学是一家专注于神经医学、老年医学的第三方特检实验室,可为临床提供脑脊液和血液AD生物标志物检测:
参考文献:
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,中国神经科学学会,衰老标志物联合体,等. 阿尔茨海默病体液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指南(2024版). 中华医学杂志,2024,104(35):3292-3306. DOI:10.3760/cma.j.cn112137-20240523-01174